航空体育学院简介

2025年09月12日 11:48 计财处 (点击:)

学院前身为1956年建校初期设立的体育教研室,2003年升格为体育部,2009年成立航空安全保卫学院,2025年更名为航空体育学院。学院是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,曾两次荣获教育部、国家体育总局“贯彻《学校体育工作条例》全国优秀学校”称号,学院公共体育党支部被列为教育部第二批次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,并先后被中共四川省委、民航局党组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。近年来,学院以质量求生存,以特色谋发展,以专业铸品牌,以师资拓优势,形成了“脚踏实地、追求卓越”的办学理念,在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、文化传承、群体竞赛、社会服务等方面综合水平不断提升,已成为国内知名、行业领先、有一定声誉的综合性二级学院。

学院师资队伍力量雄厚。学院有着一支年龄结构合理、梯队结构良好、学术素质优良、充满生机活力的教学科研师资队伍。现有教职员工98人,其中教授9人、副教授20人、博士11人、硕士生导师12人,国际级裁判员1人,国家级裁判员5人、国家级健身指导员2人,高级体能训练师、国际注册高级礼仪培训师等双师型教师35人。拥有国家社科基金评议专家、四川省体育科学学会体能训练分会副主任委员、四川省法学会法治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、德阳哲社文化卓越人才等各类专家45人次。

学院重视学科专业建设。2021年获批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授权点,2023年开始招收体能训练专业本科学生和体育硕士研究生,现有在校学生600余人,与山东航空学院、四川工业科技学院共建有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。体能训练本科依托学院民航资源,打造“体育+教育+民航”专业办学特色,2025年软科全国排名第11名、非体育类院校第一名。《航空体育》课程极具行业特色,为国家级一流课程、首批四川省精品课程,先后荣获“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”“四川省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”等各级各类教学奖项10余项。

学院科研水平稳步提升。建有“航空体育研究所”“民航航空安全保卫研究所”等科研平台,牵头成立了“全国高校航空体育联盟”“四川省红色体育文化研究中心”等机构,以及“运动生物力学实验室”“客舱执勤技战术模拟实验室”“安保勤务智能辅助实验室”等实验室。近年来,学院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、民航局安全能力建设、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00余项;出版专著(教材)10余部、专利5项、软著8个,发表论文300余篇;先后荣获“中国民航科技进步奖”“四川省社科优秀成果奖”等各级各类教学科研奖项30余项。2019年学院主持制定的中国民航《航空安全员训练大纲》在全国推广运用,为我国民航空警、航空安全员资质训练提供了重要规范指引。

学院运动竞赛成绩斐然。学院拥有一支优秀的教练员队伍,负责学校运动代表队的日常训练与管理,指导学校运动代表队在国际、全国或省级重大赛事中摘金夺银,近五年获30余个全国冠军,其中篮球、排球、跳绳、健身操、武术散打等竞技项目已形成优势与特色,有力推动了学校体育文化建设、群体活动、运动竞赛等工作高质量发展。

学院不断加强对外交流。学院是民航局公安局首批航空安全员资质训练机构,自2002年始承接空警(航空安全员)资质类训练。近年来,在常态化开办航空安全员资质类培训的同时,陆续承接民航局公安局主办的航空安全员考官培训、机组安保协同培训、航空安保监察员培训等专项培训。先后与南方航空、山东航空、华夏航空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,互为航空安保教学科研实践基地,是成都体育学院、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。建有成都医学院、成都实验小学(蕴雅校区)、华夏航空教育科技产业有限公司等校外实践实训基地。

新时期、新征程、新作为。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围绕学校战略全局工作,以党的建设为引领,以学科建设为龙头,以人才培养为中心,以科学研究为支撑,以群体竞赛为亮点,以服务社会为使命,扎实推进内涵式高质量发展,奋力书写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飞行大学体育篇章。